痔疮是现代人常见的隐疾之一。虽然大家羞于启齿,但过往的统计显示每四到五个人就有一位患有痔疮。所以如果医生告诉您有长痔疮,其实并不需要太讶异:“为什么是我”,因为很多人也是如此。
我们前面说到,痔疮其实只有在引发症状时才需要处理;那从另一个角度来讲,也不能单用症状来确认痔疮。许多认为自己得到痔疮的人,其实并非如此;而在有痔疮的人群中,有肛门症状的比例也不见得就比较高。特别像是血便或排便习惯改变等症状,如果不曾做过大肠镜检,最好还是能够先做检查排除,以免耽误诊断;同样的道理,也不应该单单用痔疮当作粪便潜血检查阳性的理由,一定要有检查来确认才好。
在门诊我们遇到主诉症状怀疑痔疮的患者,会在必要时做肛门检查;借由视诊和触诊,可以判断痔疮的严重程度。一般来说,所有的痔疮都可以先考虑保守治疗,包括调整饮食与生活习惯,以及涂抹药膏等。但假如治疗无效,对于出血的内痔就要考虑结扎(也就是绑痔疮)或是红外线或冷冻等方式。对于脱垂或太过鼓胀的内痔,还有产生疼痛的外痔,手术是比较适合的选择。
生活习惯包括高纤食物(足量的蔬果)和水分摄取、还有温水坐浴。对于同时有便秘的患者,纤维和饮水可能有所帮助,而温水坐浴可以让某些鼓胀的痔疮缩小减缓症状;不过目前针对这些做法的大规模研究仍然不多。而常用的痔疮药膏,作用多半是缓解局部不适、止痛、消炎等,而温水坐浴一般会建议每天两到三次,对于瘙痒、肛门刺激等有效果,也可能让痔疮消肿减少症状。
万一症状以出血为主,保守治疗又无效,就需要处理内痔了。除非是已经产生脱垂或过度鼓胀,内痔的处理一般无需开刀,而是用结扎、红外线烧灼或药物注射为主;结扎算是主流的方式,主要的好处是简单、效果好、副作用轻微。一般来说结扎术可以在门诊完成,如果没有绑到齿状线,后续疼痛或出血感染的比率非常低,算是相当成熟的治疗。
比较要注意的是某些特殊人群,像是孕妇、免疫不佳、服用抗栓塞药物以及肝硬化等患者,这些人的痔疮最好能先采取保守治疗。一般怀孕期间的痔疮症状可能在分娩后得到改善;而免疫不佳、肝硬化或抗栓塞药物患者,在结扎术后比较容易引起出血或感染等并发症;如果要进一步处置,尽量让经验较多的医生仔细评估,以确保后续治疗顺利安全。
假如症状以疼痛为主,又有明显的外痔,保守治疗也无效,那么开刀是比较理想的方式。手术常见有疼痛,因为外痔包含正常的皮肤,肛门口又算是神经丰富敏感的部位,所以术后一周内可能必须用止痛药、软便剂配合温水坐浴减少不适。其他比较少见的并发症包括暂时性排尿困难、尿道感染等;这部分可以与您的手术医生讨论。
最后是复发的问题,一般在结扎或手术后,复发的机率不高,但可能有十分之一的机会再发作。针对这种状况,当然可以再次尝试保守治疗;针对无效的情况,可以按照实际的病灶,考虑再次结扎或手术。对于曾经有症状治疗过的患者,高纤食物以及膳食纤维有助于减少复发。希望以上的分享,可以让有相关困扰的朋友斗痔更有信心!
精彩评论